查看原文
其他

吴军:为什么给孩子的科学教育越早越好?(留言赠书)

我为什么建议每个学生都懂点科技史


吴军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


谷歌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中日韩文搜索部门的创始人之一。



最近几年,知名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博士在通识教育领域做了很多尝试,基于他自己多年以来在科技科学行业的经历,吴军认为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可或缺,希望通识教育的部分能做好,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能懂点科技史。的确,科技离每个人越来越近,但往往又忽视了科技的力量。在发明数量骤增、人工智能爆发的近几年,科技及其从业者又重回多数人的视野。身处一个快速挺进又难以把握的时代,往往也伴随着个人的无力感。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管“科技向善”还是“技术泡沫”,回望几十上百年,历史上这样的轮回早已有之。



 




今天的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回顾科技史可以让我们消除由于对周围世界缺乏了解、对未来缺乏把控而产生的焦虑,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投资。

目前来看,历史进程的无外乎有两种结果:一类就是像《人类简史》书中所写到的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另外一类就是科技产生的持续性结果。虽然我们看到的政治、军事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但持续性较短,比如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对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放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又回到了它在世界文明中该有的地位;但科技不一样,当我们有了计算机、有了手机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这就是科技的叠加效应。

所以了解科技发展历史能让我们很好的了解我们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做什么事。如果对比历史发展,可以说我们正处于当年瓦特刚发明蒸汽机的(历史)位置。也就是相当于处在1776年瓦特刚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位置。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建立在过去40年的技术积累之上,未来的20年,人工智能很难再有重大的理论突破,更多的还是人工智能在落地应用上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教育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但是科学思维的培养刚处在起步的阶段,各位家长应该也会找到各自关注的重点,集中在自己擅长或者兴趣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给孩子的科学教育越早越好

教育是个长时间的话题,但是科学教育是个越早越好的事,今天介绍科技的书籍已经很多了,各种历史书也不少,但是我为什么还要改版这本《给孩子的科技史》呢?促使我下决心的原因有4 个:


第一,了解科技的历史很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一个信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科技史,早一点学会用科学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

人类历史最精彩的部分是科技史,虽然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所记述的历史可谓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但是,如果对比一下从公元前后一直到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人类的 生活水平,你就会发现,其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善。根据英国历史学家安格斯的研究,西方的人均 GDP 不过是从 600 美元增加到了800美元左右,东方的情况更糟糕。不论出了多少伟人,不管今天历史学家如何分析王朝和世界的兴衰背后的政治和军事原因,其结果就是人类的生活没有多大改善。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科学理性时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一切就改变了,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在历史上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科技几乎是唯一能够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理论。今天学校里的学生都会学诗背诗,但没有人敢说自己的诗写得比李白、杜甫或者莎士比亚好,学习音乐的没人敢说自己超过了贝多芬或者莫扎特,但是今天的物理学家却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他们的研究超过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这就是叠加式进步带来的结果。中国在过去的 40年里,一直保持着经济高速增长,这和全民重视科技、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直接相关。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

第二,近年来,全世界出现了一种科技虚无主义和反智的倾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娱乐至死的思潮,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美国一些科学家嘲笑特朗普缺乏科技知识,但是恰恰是这位没有科技知识的总统知道科技的作用,并且致力于改进中小学的 STEM教育,同时在移民的配额上向学习 STEM 的外国学生倾斜。很多人问我今后的 20 年是美国有希望还是中国有希望,其实答案很明显,但前提是,中国不能学习美国那些冠以公平名义的不理性的做法,不能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因此,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崇尚科技的精神是有必要的。

今天的中国,全民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依然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在全国提倡“双创”时,照理应该是通过技术革命提升工业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但是绝大部分的创业都和科技无关。更有很多人以没有科技含量而能融资上亿为荣,很多机构还在为这种公司背书,也引导了教育的输出往这个方向发展,至于出现保健品泛滥这样的怪现象,其实反映了全民的科学常识和科学素养还亟待提高。

第三,长期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告诉我,科学的思维训练对人的帮助非常大。在科学上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不做任何主观的假设,而是要根据事实,通过逻辑得到结论。这样的结论是摒弃了偏见的结论,是可信的、可重复的和有意义的结论。在工作中,我们强调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这是大家能够合作的基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这种尊重客观事实的做事方式。

第四,了解科技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这个必要性就不多说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任何一项发明发现,都需要放到一个大的历史时期、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看出它的意义,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历史方法。当我们把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个发明创造串联起来,并且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时,就能看出几千年来科技发展有两条非常清晰的脉络,就是能量和信息。它们不仅可以将整个人类科技史贯穿起来,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下和未来科技的动态。

1597 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喊出“知识就是力量”,它成了随之而来的欧洲理性运动的宣言。这句话至今依然振聋发聩,也是对人类文明史最好的诠释。

 




每个学生都应该懂点科技史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拿少儿编程来说,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也逐渐获得了中国家长的认可,并很快成为他/她们的“教育刚需”。少儿编程其实只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培养方式,学到什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通识教育,如传统的数理化政史地等课程。但到了信息革命以后,就增加了另一种基础教育,有一个名词叫“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

我们上小学学习的那些东西, 到了初中你可能一年就学完了, 但这个过程重要是的从小培养一个科学思维和思考问题的态度,做事情严谨的素养和基本的数学头脑。在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

就今天的环境下,科学与科技是经常被混为一谈的两个词,科学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你可能看不到结果,但多年后你需要用到一项技术,可能就需要以前的一个科学成就。

大概在十几年前,中国开始提高对科学本身的重视程度,可从今天来讲,大众对科学的理解还是很少的。相信往后的中国,继续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也需要科学。这正是通识教育里缺失的一部分,也正是每个初高中生都应该懂一点科技史的原因。

纵观当下,当我们的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处在同一起跑线时,接下来怎么做,就比谁有更多的基础科学底蕴,谁就会更长久地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了。


《给孩子的科技史》
(吴军青少科普作品)
吴军 著

为了吃口热乎的,人类有了钻木取火;为了和野兽battle,发明了武器;为了让经验传下去,产生了文字、语言、纸张和印刷术……


吴军博士从科技视角串联历,描述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关键的人物、事件及背后的意义,展现了科技推动历史的整个历程。让孩子在阅读中不知不觉习得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思维。

#互动有奖#
你对《给孩子的科技史》怎么看?

欢迎关注公众号“互联网思想”并在本文评论区留言,留言点赞最高的3位读者将获得《给孩子的科技史》一本。


相关文章

为伟大思想而生!

AI+时代,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第一必读自媒体

商务合作、投稿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后台小编

或27168430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